在国产化斯堪尼亚即将上市之际,斯堪尼亚总部瑞典被曝出大量裁员,瑞典斯堪尼亚总部宣布裁撤750个岗位,其中400个岗位在人力资源部与文化部,就是企业文化员工福利相关的工作,另外300个岗位在商业部门,应该就是业绩不好的销售人员,斯堪尼亚CEO克里斯蒂安·莱文称,裁员是一个艰难但必要的决定,可以帮助斯堪尼亚提升竞争力。

无独有偶,欧洲另一家我们熟知的卡车品牌奔驰卡车,其母公司戴姆勒也宣布将启动成本削减计划,将对公司2万8千名员工进行降薪、调岗、缩减福利等措施,还要将公司临时工的比例提高至18%,没想到老外也玩临时工这一套。

以上种种现象,无一不说明一个事实,就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和冲突加剧带来的政治动荡之下,商用车这个维持民生保障经济的工具,还是受到明显的冲击,斯堪尼亚投资20亿欧元在中国建厂,其实也是一种应对风险的求生策略。

近日,斯堪尼亚CEO克里斯蒂安·莱文在接受外国媒体访谈中坦言,斯堪尼亚进入中国有两方面考量,其一是为拓展公司在亚太的市场,首先中国自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,且与周边国家签署了非常多的自由贸易协定,但欧洲距离亚太这个庞大新兴的市场距离太远,从欧洲运输一辆车成本和时间都比较大,而斯堪尼亚来到中国就是与客户更加贴近。据悉斯堪尼亚中国生产的卡车计划一半在中国国内销售,一半销往亚太其他地区。

而另一个原因,是斯堪尼亚在中国建厂也将离竞争对手更近,特别是近些年中国的技术发展非常快速,在汽车和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简直如同光速,斯堪尼亚来到中国后在未来新能源化发展上也能吸收更多经验。

事实上,斯堪尼亚在卡车技术上以V8发动机和优越的操控与舒适性著称,但在近年来新兴的卡车新能源化、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方面,斯堪尼亚相比其他欧洲卡车企业始终落伍,也是欧洲卡车品牌中唯一一个未匹配电子后视镜的卡车品牌,并且在电动卡车方面斯堪尼亚与瑞典电池制造商北伏(Northvolt)合作也是十分拉跨,后者也在今年申请破产。

这样看来,斯堪尼亚来到中国,除了庞大市场以及配套产业链优势的吸引,肯定也是想借由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和技术优势发展自身短板,称得上是一次跨洋的自救行动。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